老鼠Steven

    这个“主人”可不是相对于“仆人”的那个“主人”,而是宠物的主人。

    据说小孩子都爱养小动物,越是城里孩子,越爱养小动物,因为城里孩子难得见到活蹦乱跳的小动物,看见个虫子都当宝贝。

    我们家黄米哥哥从小就喜欢鱼,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水族馆,一进去就舍不得出来,恨不得住在水族馆里。

    水族馆也的确漂亮,大大小小的玻璃缸(有的其实不是“缸”,而是房子;有的也不是玻璃做的,而是高强度的塑料做的),里面是五颜六色的鱼儿,游来游去,好像不费吹灰之力,给人一种极度自由的感觉。

    无论是奔腾的骏马,还是翱翔的飞鸟,在这一点上都不能与水族馆的鱼儿相比。马儿跑得快,但那得得的马蹄,飞扬的尘土,都让你感到马们还是付出了辛勤劳动的,跑得多累啊。鸟儿飞得高,但离咱们太远了,高不可攀,仰脖子才看得见,如果关在笼子里,又没办法飞翔了。

    只有水族馆的鱼,就在咱们身边,面对着面,仿佛伸手可及。水是至清的,让你根本不觉得有水,只看见鱼儿在咱们面前神奇地变换位置,不是跑,不是跳,不是游,不是滑,就那么自由自在地从东到西,从上到下,想去哪里就去哪里。

    黄米哥哥爱鱼如命,但咱们不能住在水族馆里呀,于是就退而求其次,经常去宠物店里看鱼,但咱们也不能住在宠物店里呀,于是就给他买了几条鱼放家里养,是一种叫做“guppy”的观赏鱼,中文名字很美,叫“孔雀鱼”,是朋友推荐的,说这种鱼色彩斑斓,命大好养,水硬一点,盐分多一点,都不要紧,是家庭养鱼的首选。

    为了这几条鱼,咱们专门买了个带过滤器的鱼缸,缸底铺了彩色小石头,放了几株好看的假水草,又买了专门的鱼食,准备营造一个家庭水族馆。

    几条鱼虽然名字叫“孔雀鱼”,但一点也不像孔雀,而是些一寸来长、黑不溜秋的小家伙。

    太奶奶说:“你们买错了吧?这哪里是孔雀鱼?明明是乌鸦鱼。”

    咱们都拍着胸向太奶奶保证:“卖鱼的人说了,这鱼小时候是这样的,等养大了就会变漂亮。”

    太奶奶不相信:“乌鸦就是乌鸦,哪里会变成凤凰?”

    不幸得很,太奶奶一语成谶,几条鱼一直都是乌鸦,没变成凤凰。

    刚开始的时候,黄米兴趣很浓,守在鱼缸旁边看,但过了一些日子,他的兴趣就下去了,大概那几条鱼实在不怎么地,连咱们爱鱼如命的黄米哥哥都失去了兴趣。

    儿子对家里养的鱼没兴趣了,家长也就懒得养了,提了几次建议:“宝宝,你不喜欢这几条鱼鱼了,我们送给别人吧。”

    但儿子又不肯,于是就一直养着。

    妹妹出生之后,哥哥就把一缸“乌鸦鱼”全都处理给妹妹了,因为他那时有了新的宠物,是一只小老鼠。

    小老鼠是黄米一个小伙伴的姐姐给他的,有次黄米上那个小伙伴家里玩,回来时带了一个纸盒子回来,兴奋地不得了,一进门就嚷嚷:

    “妈妈,来看Steven!”

    “爸爸,我要买笼子!”

    太奶奶见他喊得震天价响,问他:“宝宝,你拿个什么玩意回来了?”

    “Steven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‘死地蚊’?”

    奶奶解释说:“是一只老鼠。”

    太奶奶以为是只hamster(仓鼠),没有在意,因为有些亲戚朋友家有养hamster的,太奶奶见过,知道是宠物,只问:“你买的呀?”

    “不是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哪里来的?”

    奶奶替他回答说:“是Kevin的姐姐给他的。她养的老鼠下了一窝崽,一个人养不了,就给了一个黄米。”

    爸爸妈妈都被黄米揪起来,出发到宠物店去买笼子。

    等到笼子买回来,组装好,把小老鼠放进去之后,太奶奶才看见那家伙的庐山真面目,不由得大惊失色:“哎呀,这是老鼠嘛!”

    奶奶笑着说:“我是说的‘老鼠’撒,您听成什么了?”

    “我听是听见你说的是‘老鼠’,但是我以为是那个——那种老鼠呢。”

    “您以为是hamster啊?不是的,就是一只老鼠。”

    太奶奶很不赞成:“怎么养只老鼠?老鼠是四害,我当老师的时候,不知道组织学生搞过多少次灭鼠活动,学校隔三岔五就发老鼠药,还规定每个学生要灭10只鼠,交老鼠尾巴为证。你们没听说过‘老鼠过街,人人喊打’?怎么还搞只老鼠来,像供祖宗一样养着?”

    妈妈解释说:“您那时是老鼠多,成了灾害,不灭不行。现在又没鼠害,怕什么?”

    “老鼠繁殖很快的,你别看现在没鼠害,要不了几天就会有鼠害了,不要搞得家里老鼠成灾。”

    “不要紧的,我们只养一只,它怎么繁殖?”

    太奶奶还是不喜欢:“唉,什么不好养,偏偏养只老鼠!”

    奶奶宣传说:“Kevin的姐姐说了,老鼠很聪明,可以教它很多东西。老鼠跟人也很相近,听说很多科学实验都是用老鼠做的。”

    爸爸打圆场:“他已经弄回来了,也不好送回去,就让他养几天吧。”

    太奶奶坚持说:“不好送回去,不晓得把它弄死?”

    黄米听见了,立即大喊:“不许弄死Steven!”

    太奶奶没听懂:“他说什么?”

    妈妈翻译说:“他说不许弄死他的老鼠。”

    太奶奶咕噜说:“你耳朵还蛮尖呢,你知道我是在说弄死你的老鼠?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!”

    太奶奶开玩笑说:“看你那个样子哦,像护你的儿一样!”

    兄妹俩都迷上了小老鼠,有时妹妹正哭着呢,奶奶就把她抱到老鼠笼子跟前,看小老鼠爬上爬下,妹妹就不哭了。

    还有的时候,奶奶让小老鼠来给妹妹表演一个滚球球。那是一个从中间可以一分为二打开来的塑料球,五颜六色的,奶奶把小老鼠放进去,合上两个半球,放在地上,小老鼠在里面跑动,花球就四处乱滚。

    那时妹妹最喜欢看小老鼠滚球球了,常常看得哈哈大笑,嘴里叫着“Go!Go!”

    哥哥养宠物,有点叶公好龙的派头,喜欢是喜欢,但只敢离得远远地喜欢,不敢摸,不敢碰。

    小老鼠住在笼子里,笼子的底部要铺上一层木屑样的东西,是在宠物店里买来的,小老鼠就在那上面撒尿拉屎,过几天就得换一换,不然会有很大的气味。这样的脏活危险活黄米当然是不会干的,都是奶奶干。

    奶奶每次换木屑的时候,就把小老鼠捉出来,放在圆球里,等木屑换好了,再把小老鼠从球里拿出来,放回笼子去。

    有一次,小老鼠滚着它的圆球球进了太奶奶的房间,太奶奶正半躺在床上看韩剧呢,突然听见悉悉索索的声音,往地上一看,看到一个圆不溜秋的东西在地上滚,又没见人踢它推它,自己在那里滚个不停,把太奶奶吓了一跳,拿起拐杖就敲过去,把圆球敲开了,小老鼠一下就跑不见了。

    太奶奶眼神不济,只看见那个圆家伙没滚了,也就放心了,回头继续看电视。

    但等奶奶收拾好小老鼠的家,来接小老鼠回窝的时候,却找不到小老鼠了,最后在太奶奶房间里看到两个打开的半塑料球,奶奶慌了,问:“太奶奶,您把小老鼠从球里放出来了?”

    太奶奶这才知道刚才那个圆圆的怪物里装的是小老鼠,失声叫道:“哎呀,我没想到是它呢。这怎么办?要是找不到了,黄米不闹翻天?”

    “闹翻天倒不会,就怕他心里难过。”

    于是全家出动寻找Steven,找了半个小时都没找到。大家不敢告诉黄米,但他自己察觉到了,哭兮兮跑来报案:“爸爸,Steven呢?”

    爸爸只好如实相告:“Steven从球球里跑出来,不知跑哪去了,我们正在找呢。”

    黄米也跟着一起找,全家人又找了一通,还是没找到。黄米嚷嚷说:“打911,打911!”。

    这在美国倒不算天方夜谭,有些人的猫爬到树上去了不下来,或者鸟困在沥青里飞不出来,都是打911求救。但咱们这case(案子)有点不同,是一只老鼠,又是在自己家里走失的,好像不太好惊动911它老人家,只好自己再找。

    那次直到第二天才找到Steven,它自己跑回笼子里去了,大概是饿了,别处找不到吃的东西,还是回去做笼中鼠,毕竟有饭吃的不自由好过没饭吃的自由。

    养了很久的小老鼠,黄米从来没摸过它,只敢远观,不敢近玩。有次去宠物店买老鼠的粮食,看见了一个遛鼠用的皮带,连在一个小背心一样的东西上,可以给老鼠穿上,然后带出去遛。

    妈妈一看见那玩意就觉得很搞笑,哈哈笑着介绍给儿子:“儿子,你看这个皮带哟,是遛鼠用的哦,你要不要买一个,把你的Steven牵出去遛?”

    哪知儿子听真了,非得买个回来遛鼠不可。妈妈没办法,只好给儿子买了一个。

    当天傍晚,儿子就要出去遛鼠。妈妈也不敢碰Steven,还得奶奶出马,戴上橡胶手套,捉住Steven,给它穿上那个小背心,再连上细皮带,让黄米牵着去遛鼠。

    哪知黄米连皮带都不敢牵,妈妈说:“你连牵它都不敢,怎么能出去遛鼠呢?我们不遛了吧。”

    但黄米又想遛,犹豫再三,终于胆战心惊地牵住了皮带。奶奶是必须去的,因为只有奶奶敢摸那只老鼠;妈妈也愿意去给儿子助兴,于是用推车推着妹妹跟去;爷爷是孙子的贴身保镖,不去不行;爸爸问太奶奶:“我们跟黄米一起出去遛鼠,您想不想也到外面去转转?”

    太奶奶说:“我才不去丢那个人呢!一大家子老老小小的,牵着一只老鼠在外面走,也不怕别人笑话。”

    “这有谁笑话呀?美国就是这点好,你想干什么都成,只要不犯法,就没人管你的闲事。大家都去了,您一个人呆在家里干嘛?”

    太奶奶这才答应跟着出去逛逛。

    于是小区里多了一道风景,到了傍晚,如果天气好的话,就有一群乌合之众在小区里瞎逛,为首的是一只老鼠,穿着个五颜六色的小背心;后面牵着遛鼠绳的,是一个小男孩,一看就知道是它的小主人;小主人旁边是位老爷爷,高度警惕,既怕老鼠把孙子拖走了,又怕老鼠自己逃走了;小主人的另一边是一位老奶奶,手上戴着橡胶手套,像才从手术台上下来的一样;后面是个推儿童车的年轻妈妈,边走边咕噜:“Steven,跑慢点啊,妹妹跟不上了!”;再往后是一个爸爸推着一辆轮椅,里面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。

    小区里的人慢慢都熟悉这一帮乌合之众了,有的还知道了小老鼠的名字,碰见了会打个招呼:“Hello,Steven!You’vegotabigfamily!(你好,Steven,你这一家子人可不少啊!)”

    Steven吃香的喝辣的,每天还出去体育锻炼,长得很快,用太奶奶的话说,就是“噈噈地长”(“噈”读“粗”音,在这里是个象声词,形容快速生长的声音),一下就长成一条黑乎乎的莽汉,十分怕人。

    妹妹已经不喜欢Steven了,看到就哭。奶奶也有点怕摸它了,但又不得不摸,每次换木屑都得把它捉住放到圆球里去,后来圆球已经装不下它了,十分为难。太奶奶一向都不喜欢Steven,天天唠叨“我说别养这家伙吧,你们不信,等着吧,总有一天它会整出点事来的。”

    黄米自己也很怕Steven,那么大个家伙,黑乎乎的,蹲笼子边看它,它会突然向你扑来,虽然有笼子挡着,它不能把你怎么样,但吓也能吓人一家伙呀。

    于是爸爸跟他打商量:“宝宝,我们把Steven送给别人吧。”

    他刚开始还是说“No!”。

    爸爸继续做思想工作:“现在它长这么大个了,牙齿尖尖的,如果咬你一下,那可是很痛的哟。还有啊,圆球球也装不下它了,奶奶给它打扫房间的时候,都没地方放它,还怕它咬奶奶的手——”

    最后,他终于同意把Steven送给别人。

    但到哪里去找个下家呢?谁会愿意收养这么黑乎乎的一个大老鼠呢?

    奶奶在宠物店贴了个广告,说自家有个大老鼠出让,并留下联系电话。但贴了很长一段时间,也没人愿意收养我们的Steven.

    妈妈又在网上打广告,免费出让Steven,还倒贴笼子饲料遛鼠绳等一系列用品,也没人上钩。

    最后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同事的女儿愿意收养Steven,赶快连笼子带老鼠外加一切与Steven有关的物件全都送了过去。

    刚开始的几天,同事汇报说女儿很喜欢Steven,专门买了饲料等来喂养它。但过了没几天,同事就带来一个沉痛的消息:“我们把大老鼠放生了。”

    “真的,放哪儿了?”

    “很远的一个树林里。”

    原来同事家的奶奶很害怕Steven,一想到家里有个巨大的老鼠,奶奶就吃不香睡不着,特别是白天的时候,家里人都上学上班去了,只有那个老奶奶一人在家,更是怕得要命,不得不给孙女下了最后通牒:快把这个家伙扔掉,不然我就回中国去。

    同事没办法了,只好开着车,带着Steven去到一个很远的地方,找到一片树林,把笼子提出来,放在树林边,打开笼门,放鼠归山。

    哪知道刚好那时要下雨了,电闪雷鸣的,Steven蹲在笼子里不肯出去。同事只好走过去,把Steven从笼子里倒出来,提着笼子回到车里。但回头一看,Steven还蹲在那里,不肯进树林里去。

    雨终于下下来了,同事狠下心,把车开走了。

    这事我们一直瞒着两个小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