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五、会投降的人才是高手
一部《三国演义》迷倒多少国人,有人认为是三实七虚,子金山自己研究的结果:应该把比例反过来。其实现在好多对人、事的评价都可以反过来设比例的。
一部三虚七实的小说,竟能改变历史进程,据载,清朝的祖宗们就是怀揣着一部《三国演义》,将偌大中国置于铁蹄践踏之下的。
清朝末年,大西北回民暴动,首领马占鳌于太子寺对决湘军名帅左宗棠,势弱之下出了绝招:派表弟马海晏率敢死队员三百名,趁深夜潜入湘军腹地,借隆冬严寒,浇水筑堡,引天明后大惊的湘军围攻,马占鳌则趁势从外突击,一战大获全胜。
马占鳌给此计取名为“黑虎掏心”。大胜之下,马占鳌力排众议,向清军投降。左宗棠正值败局难以收拾、更难向清廷交代之际,惊闻马占鳌投降,喜出望外,当然少不了厚赏马占鳌,马占鳌因此被委任为三旗督带兼中旗旗官。这便是名扬中外的马占鳌趁胜妙降。
其实此举没啥新创意,也是从一部三国中学来的法门,而且罗老先生在此事上也并没有演义,多部史书均有明载。这便是张绣未败先降曹,正应了那句老话:识时务者为俊杰!
实际上,当时识时务者的俊杰是贾诩。
就当时中国的乱战局势来说,已经凸显出两大超强军事集团争霸天下的苗头,当时的曹操、袁绍,恰如后世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,一些二流小国都不免要决定自己分投哪个阵营,跟风使舵更需要先看准。
同样,袁绍与曹操也要不遗余力地拉拢第三世界的各个小国,那张绣所处的穰城,由于地处荆州的前沿,曹操的后方(对北部的袁绍而言),更是双方争夺的要点。
袁绍派来招降张绣的人先到了穰城,并亲笔写信给贾诩,请这位大明白人帮助说服张绣,联合灭曹。军政大事,贾诩岂敢耽搁?立即去找张绣。
袁绍当时手握四州,不但地广兵强,而且声望极高,论其才智,在当时群雄中,亦当首屈一指;而曹操的所谓后方仅是破烂不堪的兖州,东面还有公开叛乱的徐州刘备牵扯着,本身所处的豫州实际只控制北半部,且南北有劲敌虎视。两人的强弱是分明的。
张绣怎么掂量,觉得也应该向袁绍倾斜,正在设宴招待袁绍之亲善大使时,贾诩到了,未曾入席陪客,先问客来何意?那还用问吗?当然是来搞袁张亲善建立“大东亚共荣圈”的。
贾诩当场质问:“袁绍对亲兄弟都不能包容,怎能包容天下豪杰?”双方还没谈判,关系先破裂了。
张绣惊惧圆场:酒桌上不谈业务,自古醉汉说话不算数。
客离后埋怨贾诩:得罪了超级老大,我们靠什么奔小康?
贾诩说:有曹操呀。
张绣晕了:“袁强,曹弱。傻大木都能看出来,我们又跟曹操结过大怨,莫不是没喝酒您老也被熏醉了吧?”
贾诩的话极为深奥:“正因曹操势弱,我们才应该扶弱拆强。袁绍强盛,对我们这点兵,怎会看在眼里?曹操微弱,才会重视我们呀,何况曹操现在尊奉着天子,号令天下,名正言顺,政治上是曹强!至于过去恩怨,欲称霸天下的,怎会纠缠私人怨恨?肯定会借此向世人展示胸襟。将军没有必要担心,不用犹豫。”
张绣早就心里发过誓:贾诩的话,一当万,你说咋办咱咋办,你说黑了咱闭眼,你说无耻咱就不要脸,你说讲人道,咱就放贪官。
于是,张绣率军归降曹操。果然,曹操握住张绣的手,激动万分!
欢宴贡酒九酿春,尽忘子侄丧命冤。
来个亲上作亲吧:让自己的儿子曹均,娶了张绣的女儿,当场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;贾诩的大功更得酬,任命为许都警备司令(执金吾),又封都亭侯。
亲上作亲倒是真:张绣也不是傻子,怎忍心当真棒打鸳鸯急曹操、误婶婶?献上小婶婶与曹操为妾吧,只是这以后咋叫呢?曹操这后补的叔叔是自己的平辈亲家,自己的女儿以后要管以前的奶奶叫小婆母,要是这两对新人都生了孩子呢?自己该怎么称呼那帮小崽子呢?他们之间相互该咋称呼呢?不能想下去了,脑袋大了,又快晕了!
南方已定,曹操还不动兵刃地安抚了西方,关中(陕西省中部)将领们开始对袁、曹都保持中立,欲看看风势再说。凉州牧韦端,派从事杨阜来许都探听情况,杨阜带回了自己的印象:
“袁绍宽松少决断,计多却不知用哪条合适。无断则必将无威,少决则必然被动,眼前虽强,却难免后败;曹操有英雄之才,心胸广阔,遇机会从不放过,法令统一,执行彻底,既敢用仇,亦会用亲,被用之人皆都能职守,定可成大事!”
此语传开,西方的军阀们最起码在短期是不会来骚扰了。在与袁绍对决前,最需要解决的是徐州刘备的问题了。军报早就放在案头,刘岱、王忠大败于刘备之手,以现在刘备的眼光与谋略,在将来袁、曹大战时,对许都将是极大的威胁。
对刘备,曹操现在的评价是:“夫刘备,人杰也,今不击,必为后患。袁绍虽有大志,而见事迟,必不动也。”
对曹操的论断,智囊郭嘉也表示认同,但袁绍就真的那么听话吗?袁绍的智囊团更为庞大,其中也不乏如二荀、郭、程之才,如:田丰、沮授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