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拉开统一战争的序幕 贰

刘秉忠领旨上任。四年弹指一挥间,辛未年十月辛卯日(1271年11月4日),新建的中都城初具雏形,宫城、皇城、外城如期竣工。

这一天,中都城披红戴绿,张灯结彩。光禄大夫刘秉忠、安肃公张柔身着一、二品官服,巡视全城。行工部事官员张弘略等骑马随行。只听鞭炮骤响,鼓乐齐鸣,兀鹰飞翔,欢声雷动。在初冬阳光的照耀下,中都城抹上了一层金辉。

“新建的都城,规划整齐,格局宏大,把雄伟的宫殿群与优美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。”刘秉忠向前来视察验收的史天泽、姚枢、窦默、孛罗等大汗的亲信官员简要地做着介绍。多年老友久别重聚,自有许多话要说,“中都新城,蒙古称作‘汗八里’,即大汗之都城之意。城区分为外城、皇城和宫城三部分。外城平面为长方形构图,南北长十五里许,东西宽约十三里半,周长是五十七里。”

“城址的勘定和都城的规划主要应该归功于秉忠先生。”安肃公、荣禄大夫张柔风采不减当年,虬髯褐发,面如红枣。

“想当年,”中书左丞相、枢密副使史天泽轻轻甩着马鞭,侃侃而谈:“金中都城被蒙古大军攻陷后,成吉思汗即派亲信汪古儿等官员前往接收金库,将无数金银财富席卷而去……”

“润甫何出此言?我们还是谈点别的吧。”张柔生怕史天泽再接着说下去。

史天泽勒住坐骑,一梗脖子:“难道我说错了吗?自古以来,有破有立,有立亦有破,这是天定的法则,谁也休想违背!”

“对,对,你说得对。不过,我们能不能边走边谈?”张柔笑着做了让步。张柔是在数十年前蒙金狼牙岭战斗中因马蹶被执而招降的一员虎将,这些年来,他对蒙元朝廷忠心耿耿,出生入死,屡立战功,因此深受自成吉思汗以降的历朝蒙古大汗的信任。

“记得那时,战火中幸存的中都居民,在孤城久困之后,食粮告罄,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景。”史天泽继续道。

众人沉默,面面相觑。

还是姚枢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:“但后来,在归附蒙古的汉将请求下,成吉思汗允许军士给粮,入城转粜,以缓民饥。”

“是啊,这是成吉思汗解民于倒悬之举。”史天泽点头表示赞同。

“当今圣上即位之后,励精图治,在旧中都东北,以金的琼华岛离宫为中心,兴建了新的都城。”刘秉忠不愿深谈下去,适时地将话题又引回这次巡视的主题上。“新城选择在高梁河下游,使宫苑的水源得到了进一步改善,而且,为了方便运输木料、石料等,又重凿金口,导卢沟水以漕运木石。”

“由于运输便利,工程进展十分迅速。”张柔接过刘秉忠的话头,“至元四年四月,宫城动工,次年十月,宫城建成。至元八年(1271年)始建皇城,发中都、真定、顺天、河间、平滦民夫二万八千余人修筑大内、皇城。”张柔身兼“判行工部事”职,其子张弘略佐其父为筑宫城总管,主持都城的城建。“弘略,你介绍一下都城兴建的基本情况吧。对了,老夫还有一事想与诸位商议,为显示我大朝的气派,老夫意欲上奏大汗,将中都城改称‘大都城’,诸位以为如何?”

“张公此议甚好,我等全力支持!”随行官员皆表赞同。

“说起这大都新城的布局,正如秉忠先生开始所言,”张弘略侃侃而谈,“外城平面为长方形构图,南北长十五里许,东西宽约十三里半,周长是五十七里。城墙全部用夯土夯实,墙基部宽十五步(约二十四米),其宽、高、顶宽的比例为三比二比一。都城四隅建有巨大的角楼,城墙外每隔一定距离筑有数座加强防御用的‘马面’,也说是‘墩台’,墙外环绕宽三十步的护城河,河水深约二丈。”

张弘略略一停顿,继续道:“新城的设计完全遵循了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中规定的‘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。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’的原则。大汗建年号‘至元’,也是语出《易经》中的‘至哉乾元’。其他宫殿名如大明、咸宁,城门名如文明、健德、云从、顺承、安贞、厚载,也都是取自同书乾坤二卦之辞。这些都是大汗厉行汉法的重要标志。”

说话间,各省、部、院一行大员宰执们已登上丽正门城楼。

张弘略命人展开一张地图,手指在标有色彩的地方轻轻滑动着:“皇城位于全城南部的中央地区,周围筑墙,称为萧墙,又称红门阑马墙。墙基宽约十步,周长二十里。皇城南面正门为灵星门,又称红门,正对外城丽正门。皇城南墙外侧与大城南之间是宫廷广场,左右两侧为千步廊。请看这边,灵星门内数十步有河,河上建桥,绕桥植高柳万株,气氛森严。”

众人顺着张弘略手指的方向望去,但见岚气蒸腾的蓝色天穹下,红墙黄瓦时隐时现。在人们目力所及的地方,飞檐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。

接着,张弘略驾轻就熟地向随行人员介绍着万岁山(万寿山)、御苑、西御苑的概况。萧墙以内有三处苑囿,最著名的是宫城之西太液池中的万岁山。万岁山原是金代大宁宫的琼华岛,年初奉旨改名万岁山。忽必烈初到中都常住大宁宫,三次修缮琼华岛。山高数丈,山皆叠玲珑石,峰峦掩映,松桧葱郁,秀若天成。湖水引上山顶,由龙口喷出,蔚为壮观。登上万岁山顶,可以俯瞰都城。山上建有华丽的殿阁亭榭,栋宇飞翠,金碧交映;复阁危榭,左右拱间,吞松古桧,烟云缭绕,隐然蓬莱仙府。广寒宫内,整玉雕琢而成“渎山大玉海”(玉瓮)、“五山珍御榻”,放置殿内。俯瞰琼华岛池水,但见波光澄澈,绿荷芳藻,含秀吐香,游鱼浮鸟,况戏群集。太液池广有五六里方圆,驾飞桥海中,起瀛洲之殿,绕以石城,作洲岛拱门,便于龙舟往来。太液池中万岁山南的小岛上建有仪天殿,殿三面有桥,可通东内、西内和万岁山。

池中还有方丈岛(墀山台)。万岁山、小岛、墀山台三岛浮于池面,形成了一池三岛的神仙宫苑的态势。

御苑位于宫城北,南起厚载门之北,西临太液池,珍禽异兽豢养其间,人称“灵囿”。西御苑高五十丈,巍然与琼华岛遥相呼应。

大都城内的街道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干道各九条,纵横交错构成棋盘式的布局。另有街巷三百八十四条,胡同二十九条,内居工匠六万七千余户,工匠及其家属达三十三万八千人。宿卫诸军达十万人。乐工、富商六万三千人。佛教寺院、基督教徒万人,下层市民、农业人口四十一万人,官府与其家属、宫廷人员十一万人,总共达一百一十万人。

全城居民活动有时间限制,城内有报时中心,位中心台,台南是鼓楼(齐政楼),台北有钟楼,一更三点,钟声绝,禁人行。五更三点,钟声动,听人行。

辛未年十一月辛酉日(1271年12月4日)。

大都城。

皇城里的二十余万宿卫、官府人员照例身着崭新的官服,在宫廷乐曲的美妙旋律中,举行着隆重的开国奠基仪式。

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许衡立于御台前,庄严宣布:“奉当今皇帝忽必烈汗圣旨,自至元八年十一月初一始,前中统王朝,至元王朝赐名为‘大元’,取《易经》‘大哉乾元’之意,象征着大元帝国如日东升,欣欣向荣!”

《盛世之典》音乐奏响,引来阵阵欢呼。

歌声渐缓,各级官员三跪九拜,山呼万岁。

一个威震世界的大元帝国,在冉冉升起的太阳伴随下,诞生了!

雄鸡报晓,旭日东升,朝霞把大地抹得一片鲜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