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拉开统一战争的序幕 肆

襄阳位于湖北西北部,汉江中游。鉴于襄阳“扼汉江咽喉”的重要地理位置,蒙古对这座军事重镇可谓志在必得。

鹿门山万寿寺。阿术攻打襄阳的元帅府设置于此。

登高远望,但见鹿门山立于东津湾内,北临汉江,南接砚山,峭壁苍苍,树木葱茏,景色幽丽。

“东汉建武年间(25年—56年),襄阳侯习郁建神祠于山上。因门前刻二石鹿,夹神道口,故称鹿门寺。唐代仍名鹿门,宋代最为兴盛,有佛殿、僧寮、斋堂等约五百多间,僧众五百多人,乃中原和汉江中下游流域一座名寺。汉末庞德公,唐代孟浩然、皮日休等皆在此寺隐居。”鹿门寺住持慧明法师一边在前边引路导游,一边向兴致勃勃入寺参观的阿术、刘整做着介绍:“寺后有灵溢泉悬空倾泻,状如珠帘,形若瀑布,下有池,曰瀑雨池,泉水汇注池中,曲屈流经寺前,由石雕龙头口中喷出,终年不竭。寺内尚存塔记石刻二十四面,皆鹿门寺兴衰记录也。”慧明法师拾级而上,精神矍铄,步履轻盈。

“原来如此!多谢大师指点。”

“二位将军军务在身,老衲不便多加打搅,这便告辞了!”

“大师请便!我们来此数日,打搅宝刹,深感不安,还望大师见谅。”阿术作揖行礼,慧明还礼毕,带着几名小徒隐入寺庙。

“前者,皇上批准了建造战舰五千艘,训练水军七万人的‘襄阳战役’计划,刘将军日夜操劳,训练水兵,只三个月就训练出七万干练的水军士卒和一批优秀的水军将领,此乃将军之功也。只是如今,我与将军按照皇上指示,对襄阳围而不攻,待其自毙,这原本不失为万全之策,却不料襄阳城中粮储充足,围困多年不降。”

“襄阳为半山区平原地区,西部山区为荆山山脉和武当山余脉的东段,最高峰名曰望佛山,高六百五十余丈。东部为低山丘陵,桐柏山踞北,大洪山踞南。中部为平原岗地,乃北部南阳盆地和南部汉江平原的边缘接壤部分,地势相对平坦,土层较深厚。襄阳西南部为低山地带,系荆山余脉的残余部分,主要有岘山、岘首山、凤凰山、真武山、虎头山,万山等山峰,壑幽林深,是屯兵驻防的理想之地。”刘整长于地理,无论走到哪里,他所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查图观貌,把每一座山、每一条河、每一个沟壑都牢记于心,即使多年之后故地重游,他也能做到过目不忘。

“古城襄阳有大小河流四百八十多条,分属于长江、淮河两大水系。属长江水系的有汉江、沮水、漳水及其支流。属淮河水系的有游河、小林河、出山河、永名河等。这些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,皆发源于桐柏山北麓。汉江从西北入境,流经老河口、谷城、襄阳县境,纵贯宜城,由南部入长江。所以,只要掌握了汉江,就能扼住长江的咽喉,东可以顺流而下,直取临安,溯江而上,则可轻取川蜀之地。目前战事虽遇小挫,只要坚持下去,我坚信必有转机。”刘整当年驻扎襄阳,又曾经略巴蜀地区,是以对襄阳及巴蜀的地形地貌了若指掌。襄阳、巴蜀多河流、多山,刘整尤其重视这些地理特征。

“我观兵襄阳,驻军虎头山,已初步侦察了其周围地形及宋军的布防情况。”阿术遥指西北方向的襄阳城,“现在,刘将军,我想请你率汉军五万围攻襄阳城,我率主力五万精骑打援。具体作战方案是:你围城攻坚打得越猛烈,宋援城部队越会加紧增援,咱们就来他个围点打援,机动歼敌。我得手后,将率精骑一万人入南郡,取仙人、铁城等栅,退兵时设法避开宋军主力的拦截。同时将四万精锐布防在中心岭区域,立虚寨,设疑火,布下埋伏,诱使京湖制置大使驰援襄阳,在中心岭,形成对宋军的伏击圈,如此,定可给敌军重创。”

“好!元帅此计果然高明,刘整心悦诚服,甘拜下风。”

“刘将军过谦了!这正是你提出的破敌之计的灵活运用,只要我与将军同心协力,何愁襄阳不破!”

阿术、刘整会心相视,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。

远处,襄阳孤城在残阳中战栗。锯齿形的城垛,就像受伤的巨人的躯体,抹涂着一层血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