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悲喜交集

北京中南海,毛主席、周总理听了杨音讲阿炳的故事后,立即发出了抢救民间音乐、民间艺人的号召。

……阿炳见到了杨音兄悲喜交集,两人抱头大哭……

北京中南海,在毛主席的书房内,秘书进来报告:“主席、总理,文化部副部长张风雷和中央音乐学院的杨音他们来了。”

“好,让他们进来。”

“主席好!总理好!”

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文件,说:“坐吧,你们送来的文件我们已经看过了,你把阿炳的情况再谈一下。”

“是,主席。”杨音便说了起来,“阿炳是无锡道士,名华彦钧,他是我少年时代的朋友,他很有音乐天赋,是丝竹高手,尤其擅长拉二胡。少年时,他就被誉为小天师,成年后他的二胡更是名震四方,只可惜在万恶的旧社会沦为社会最底层,现在已身患重病。”

张风雷说:“主席,阿炳现在身体已经不行了。”

毛主席沉吟了一下,有力地说:“一定要抢救民间音乐、民间艺人。”

周总理对他们说:“主席已经发出号召了,你们回去赶快组织抢救,一定要把阿炳的胡琴录制好。”

“是,总理。”

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办公室,正在开紧急会议。党委副书记李仁传达了毛主席、周总理的指示,他说:“我们一定要遵照毛主席、周总理的指示,按照党的文艺方针,抢救民间音乐和民间艺人。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阿炳,抢救民间的艺术。”

李仁显然很激动,他顿了顿,又说:“现在党委决定成立一个工作组去无锡,并决定派杨音教授为组长。怎么样,杨教授有困难吗?”

“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。”杨音说。

“好,你是音乐家,又是阿炳的朋友,相信你一定能办好。”

这天,杨音一行来到了无锡,他们好不容易找到阿炳住的破屋,只见门上一把锁挂着。

“阿炳上哪儿去了呢?”杨音说。

工作组中的一位姓何的女老师说:“会不会是回老家去了?”

“有可能,我们向邻居打听一下。”

正好有一位老大妈从对面走来,杨音忙走上前去问:“大妈,请问住在这屋里的阿炳上哪里去了?”

“哦,打听阿炳。他呀,可怜的瞎子,天天吐血,怕是上小泗村他堂兄家去了。”

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老人说:“唉,可怜的阿炳,自从被车撞后就再也没听见他的琴声了。”

“杨老师,那我们去小泗村找他吧!”何老师说。

工作组中的赵老师点头说:“对,到小泗村去。”

“好。我们搭船去。”

于是,三人当天就搭了一只船,到小泗村去了。

到了阿炳堂兄家门口,杨音轻叩柴门:“阿炳在吗?”

小华出来开了门,“啊,是杨伯伯,快请进。”

“阿炳在吗?”

“在,在床上躺着呢。”

原来,阿炳身体越来越糟,堂兄就把他接到家中照顾。

阿炳听出是杨音的声音,忙从床上爬了起来。

“阿炳兄弟。”

“杨音兄。”

阿炳见到杨音,悲喜交集,两人抱头大哭。

杨音看到阿炳瘦骨嶙峋,心情十分沉重,他说:“阿炳,都是万恶的旧社会把你害成这样。现在好了,有了中国共产党,民间艺人有活路了。”

阿炳哽咽道:“杨音兄,可把你们盼来了,你再不来,就见不到我了……”

“不,不,阿炳兄弟,你一定要坚强,一定要活下去。阿炳,你知道我们这次来干什么吗?是毛主席、共产党派我们来的,是来抢救你的音乐艺术的。”

阿炳听了激动万分:“啊,就是你曾经跟我说过的毛主席、共产党?”

“是的,是毛主席、是中国共产党派我们来寻找你的。”

“毛主席、共产党……”可怜的阿炳那双瞎了的眼睛热泪夺眶,一滴一滴地顺着他那消瘦的面颊滚了下来。

杨音也伤心得热泪泉涌,他用手巾帮阿炳擦去泪水,可是擦去了,又不断涌了出来,杨音伤感地说:“旧社会的艺人太苦了。”

工作组的两个老师也感动得热泪直流。

这时,华伯阳听到消息也从雷尊殿赶来了,见了杨音他们,他说:“我已经知道你们是毛主席派来抢救民间艺术的,副市长李大忠已经跟我说了,我就是赶回来见你们的,太炊迎了。”

华伯阳和他们一一握手。

杨音说:“华道长,我们录好阿炳的胡琴,还要到雷尊殿去录道家音乐。”

“好,好,欢迎你们。”

这时,小华妈已把饭菜端了出来,说:“杨老师,快吃饭吧,都饿了。”

于是,大家都坐下来吃饭。

华道长说:“自从无锡解放了,道观就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关怀,现在政府非常重视道家,我们再不受欺负了,以后我们还要好好发展道家音乐。”

杨音说:“道家音乐非常优美,今后我们要好好弘扬。”

吃完饭,大家帮着阿炳收拾好东西,阿炳就跟着工作组坐上船回无锡城去了。

阿炳打开了门锁,叹道:“我还以为我再也回不来了,真没想到啊!”

杨音说:“阿炳兄弟,别伤心了,你要高兴,马上在这间小破屋里,中国最优美的音乐就将诞生了。”

阿炳听了,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缕曙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