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7年11月,四个红卫兵在重温红军长征路的途中,被冰冻在岷山的冰天雪地中。三十四年后,他们被登山训练队发现,并在科学家精心布置的环境中醒来。时空隧道把四个思想意识依然停滞于“文革”时代的红卫兵带到了我们生活的时代。于是,他们震惊、反抗、逃避、挣扎、困惑、茫然……梁晓声巧妙地把两个时代的历史画卷融合在一起。在他笔下,红卫兵们开始活灵活现地穿行于新世纪的今天。由此梁晓声几十年来社会形态的裂变表现得鲜明而深刻,细致而生动……
梁晓声
《在西线的列车上》一书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梁晓声的“短”作品精选集,收录了《表弟》《捕鳇》《鹿心血》《在西线的列车上》等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文篇目。
梁晓声
本书收录梁晓声先生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思想随笔43篇,追问中国,思考社会,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。其中《当“交管”撞上“人文” 》等新作是首次结集出版。梁晓声的思想随笔质朴,淡泊,犀利,是2013年一部有分量的作品。【本书特色】☆ 二十年思考结晶,超值收藏:著名作家梁晓声思想随笔精选,收录1993到2013年二十年间随笔43篇,追问中国,思考社会。☆文学界“异数”,大人文情怀:梁晓声是文学界的“异数”,他的文字兼具作家、思想者、民生问题观察员三个维度,质朴,淡泊,犀利!梁晓声是中国少数敢说真话的作家之一;作为政协委员,他为百姓疾苦拍过桌子。他以悲悯的情怀、敏锐的目光直面中国社会问题,为平民代言,思考国家责任,呼唤社会良知,让读者看清社会真相!☆ 附赠精致纪念书签:最深刻、纯粹的思想随笔,随书赠送精致纪念书签一枚,精彩不容错过!【评论推荐】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,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。在这一点上,作家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。——作家、社会评论家、思想家 龙应台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,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。——评论家、文化学者 张颐武教授鲁迅、巴金和沈从文等作家继承的都是契诃夫的传统,而梁晓声是个例外,梁晓声继承的是高尔基的传统。——北京语言大学 路文彬教授他的写作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,始终禀持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情怀,始终高扬着人文主义的旗帜,他从不因为所谓纯文学的原因而放弃对社会、现实的思考与批判。他是一个作家,更是一个思想者。——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 吴义勤教授作家分两类:一类服务于社会,一类服务于心灵。而用心灵发展出的智识,又反哺于社会,或从社会发展出的智识,透浸于心灵,则是作家应物的本事。梁晓声有他那一代的作家的显著特点,既勤奋又悲悯,在社会与心灵的总作用下,替我们发声,这是尤为要致以敬谢的,我为其常识与智识所感动。——《新周刊》主笔 胡赳赳生活中的梁晓声或许是个乡愿,低调、充满温情,但在争取公权力上,作为政协委员的梁晓声是个斗士,声色俱厉、直言上书。——《南方人物周刊》如果一个民族完全陷于理想主义的狂热当中,那实在是太天真了,但是如果在一个民族当中,完全找不到理想主义的痕迹,那又实在是太堕落了,所以我想在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当中,我们身边还会有像梁晓声先生这样的理想主义者,应该是我们所有年轻人的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。——《凤凰卫视• 世纪大讲堂》我深为梁晓声的骨气和血性而感染……在为梁晓声不泯灭的良心叫好的同时,也不由使我为之一震:原来中国有血性的好人还没死绝!!——经济学家 巴俊宇喜欢梁晓声的思考,很深刻。从他的角度解读中国社会各个方面,很多思想给人启发。——普通读者 好运08
梁晓声
同乡最铁,同僚最险,同学最纯。憋了多年的秘密,要一股脑地讲出。这部作品揭示了“同学聚会”的太多秘密。作家梁晓声教给当下中国人最“成熟”的生存之道。这是一本自传式的《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》。这是一本少年记忆里的的《郁闷的中国人》。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,以独特的视角、独特的思维、独特的情感、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、少年、青年时代的生活。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,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,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,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。《恰同学少年》讲述了一次同学聚会,为官的为官,经商的经商,特殊年代的不同选择,导致了同学不同的命运结局。《梦与醉》从作家真实的梦境谈起,少年的“捡钱梦”,青年的“浪漫梦”,直到中年更现实的梦;梦与醉相通,仅有的几次醉酒经历,却给梁晓声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。《我的小学》《我的中学》《致年轻同学的信》讲述了几位老师和一些可爱的同学。《父亲与茶》真实披露了作家的父子关系及苦涩的温馨记忆。《知青五篇》对于近年的若干“争议”,作家梁晓声给予了严肃回应。
梁晓声
《无性别的神》是藏族青年女作家央珍的第一部长篇力作。小说以描写贵族德康庄园的二小姐央吉卓玛在家庭中特殊的命运、经历为线索,通过央吉卓玛美丽的眼睛和善良的心灵,从侧面展现了二十世纪初、中叶西藏嘎厦政府、贵族家庭及寺院的种种状况,再现了西藏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风貌。小说描述了身为女孩的央吉卓玛在家中因种种陋习而受到冷遇,生活孤寂。她在德康庄园、帕鲁庄园、贝西庄园之间迁徙流浪寄人篱下,后又遁入空门一心事佛,以求心灵解脱。然而当西藏开始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时,更新的理想追求敲开了她年轻的心扉……小说塑造了西藏的官员、贵族、僧侣、尼姑等不同阶层的不同艺术形象,精细地展现了藏族上层的典章制度,生活风俗、服饰饮食等多方面的细节,具有独特而璀璨的文化魅力。此作是近年西藏题材小说难得的佳作,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一部西藏的《红楼梦》。
梁晓声
赵天亮和全国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一起,背起“上山下乡”的行囊,去“广阔天地”接受“贫下中农再教育”。知青们在一场瓢泼大雨中来到北大荒,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员,开始了火热的垦荒生活。一望无际的麦海是他们的主战场,收割、赶羊、养马、灭火、修电线、砸石头、边境巡逻、夜斗群狼……异常艰苦甚至充满危险的劳动生活锻炼,使赵天亮、周萍、齐勇、孙曼玲等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迅速成长,并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友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