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锡米仓 第二节
陈南通过梁师傅的介绍,和林二骚接连参观了好几个不同规模的锡矿场。
这一去,他们见识了许多新鲜事物,一下子也成熟了许多。
早年,西方殖民者急于开发锡矿,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而南洋的岛屿较为分散,光靠他们自己的管治能力,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当时的马来半岛,本地人口稀少,不说要到十万八千里以外的地方招募劳工,就是要管理锡矿场日常的工作,也是相当头痛的事情。
语言不通、没有技术、缺乏素养、消极怠工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,如何实行有效的管理?如何进行开天辟地的采矿计划?西方殖民者深感无奈,于是实施立约承包和租地经营的模式,年限从三年、五年到八年、十年不等,从而催生了一批劳工“头领”和小矿场老板。
在最初的阶段,有许多比较浅层的矿床供露天开采,采掘锡米就像在菜地里收获马铃薯,扒开浮土就是一堆堆的薯仔,一个锄头掘下去就可以挖到金元宝。
许多“头领”和老板千方百计从乡里乡亲中招请劳工,这些劳工意想不到地挣到比家乡数倍的工钱。
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事实,吸引了更多的人携亲带友到南洋来,从而解决了劳工的问题。
陈南他们在锡矿场增长了不少见识,然而,最令他们感叹的却是劳工中流传的“水车智斗抽水机”的故事。
话说当年,许多华人“头领”和小老板在锡矿场赚取了第一桶金之后,有人荣归故里,有人改行从商。
而不少人继续承包矿场,甚至有人一掷千金扩充地盘,构筑自己的锡矿场。
随着锡矿开采的蛋糕越来越诱人,西方殖民者急红了眼,紧急调来了柴油发电机、抽水机,他们抢占地理环境好、开采潜力大的锡矿区进行机械开采和水力开采。
华人“头领”和小老板没有钱去买天价的洋机器,怎么办呢?他们巧妙地将家乡积累的农耕经验和技能融入到锡矿的开采挖掘中。
有人想起了乡下灌溉农田的水车,这种貌似龙骨的木制水车,具有轻巧、实用与经济的特点,尤其适合在矿区抽水冲洗沙砾。
而柴油发电机、抽水机相当笨重,在缺少机器技术人才的锡矿场反而显得迟钝,有些难以适应。
有一次,一个英国工程师到锡矿场了解抽水机的实用情况,试图进行一些改进。
当他经过华人矿区的时候,看到十几台水车一字排开,十几个劳工手舞足蹈像是在表演,河水“哗啦哗啦”源源不断地流进矿床。
他连忙问陪同的人:“这是哪个国家的机器?”陪同的人说:“这是中华牌抽水车,发明的人叫鲁班。”英国工程师马上说,那抽水机不用看了,你们就用这种水车吧!当天晚上,陈南失眠了。
陈南心底在酝酿一个改进方案,凭着林二骚在“鱼扒”工作积累的经验,他熟识柴油机的运作和机器的使用,如果说服刘老板买一部二手柴油机和发电机,采用洋机器与土办法结合的策略,锡矿场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然而,正当陈南满腔热情谋划方案的时候,刘三才的矿场却发生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