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玉陷
淫雨连绵数月,到盛夏方才止歇,接连又是大旱。好在救灾及时得当,今年的庄稼倒还不至于颗粒无收。菡玉这几个月几乎一直在京郊野外跑,连京兆府也很少去,有时甚至在外头停留过夜。
当然也是怕遇到杨昭。
菡玉揉了揉酸涩的双眼,在岔路口犹豫着是去京兆府,还是回相府去睡个好觉。她又连着好几天没有回去了,这个时辰正值下班,若是回去碰见了他……
她想起那日与他同乘一车,一路被他盯着,如芒在背、坐立不安的情状,心里仍然觉得不安。她害怕他的眼光,总觉得自己像俎上鱼肉,像虎狼爪下的猎物,任人宰割,也许下一刻那刀子就要砍上来,利齿就会把她撕碎。
从那之后她一直避着他,眼不见心不烦,躲得一时是一时。还有半年,就这最后半年了。只要在这半年里办成了事,她就大功告成,可以了无牵挂,天高地阔任意来去了。
菡玉揉着眉心,抬头看了看天。烈日当空,晒得地上都起了白烟,泥地皴出一条条干裂的缝。蝉鸣聒噪,远处的东市还传来阵阵人声喧嚣,繁华人世独有的鼎沸嘈杂,无端让人觉得心安。
最后一段平静的日子了……她得留住它,留住这太平盛世,留住千千万万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、平安康泰。
眼睛又酸又痛,被天光一照,几乎落泪。才过了几个月啊,这具身子已经开始疲软退化了,连平常人的体力也不如,几天没睡好觉便疲惫不堪。哪像原来常年在外漂泊,风餐露宿担惊受怕,哪一日睡得好觉,却从来没觉得疲倦过。
她揉着眼,决定还是回去补眠。
刚往回相府的路上走,突然从京兆府衙那边传来隆隆的擂鼓声,隔了两条街仍清清楚楚地传到她耳中。府衙只有门口一面大鼓,五尺见圆,用整张的熟牛皮制成,声可传至皇城,鸣诉冤情上达天听。
菡玉听到有人击鼓鸣冤也顾不得回去了,立刻掉头往府衙而去。赶到府衙门口,只见那面离地六尺的大鼓旁放了一张破板凳,鼓槌扔在一边,不远处两名衙役架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往旁边街上拖去,小女孩手舞足蹈拼命挣扎。
“小玉!”菡玉急忙追上去,“住手!这是怎么回事?”
衙役看见她俱停住脚步。一人按住小玉,另一人回道:“禀少尹,这小丫头顽皮来衙门捣乱,胡乱击鼓。”
小玉停止挣扎,站直身子气鼓鼓地说:“我有冤情!”
菡玉悄悄瞪了她一眼,对两名衙役道:“这事我来处理,你们回去吧。”
衙役道:“遵命。”又对小玉说:“这位是京兆少尹,你有什么冤情只管对他说,少尹会为你做主,可别再随便击鼓了!”
小玉眼睛一亮:“你升官了?京兆少尹是什么官,有宰相大吗?”
等两名衙役走远,菡玉才道:“你真胡来,这鼓是能随便敲的吗?要不是我从旁经过听见过来瞧了一瞧,你肯定要吃板子!”
小玉噘起嘴:“我要见你,他们不让,说我捣乱,我只好敲鼓把你叫出来。”
菡玉嗔怪道:“说你捣乱哪里冤枉!你要见我,去我住处找便是,你不是认得的吗?怎么闹到这里来?”
“我去过了,两次都遇见那个臭宰相大伯。他说你一直不在家,就算在也不会让我见,叫我别去烦你了。我能找到这里来,还是门房小哥哥告诉我的呢。”小玉气哼哼的,“我就知道宰相大伯最坏了,挑拨离间,还故意不让我见你。”
菡玉问:“你急着找我有事吗?”
小玉嘴一瘪,眼里渗出泪光:“娘!你让我留在你身边吧,我做你的丫鬟好不好?我不想跟爹走,好不容易找到你,我要和你在一起!”
菡玉连忙问:“出什么事了?”
小玉抹了抹眼泪:“爹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当官,不留在京城了。那地方离这里有两千里路,我不要跟他去,去了就见不着你了。”
不对啊,怎么会这么快?按理说不应该是这时候……
孩子眼中忽然露出希冀的光:“对了,你不是升官了吗?京、京兆少尹,对,京兆少尹!这个官大不大?比得过宰相吗?”
“不是很大的官,当然比不过宰相。”菡玉苦笑,笑容忽地一顿,“你说宰相?”
小玉恨恨地咬唇:“我听爹对、对那个女人说的,就是臭宰相大伯搞的鬼,故意要把爹赶出京城,赶得远远的不让他回来。我就知道,他一心想当我后爹,早就想把亲爹除掉。爹不在京城,我们不在你身边,他就方便了。”
菡玉道:“不要胡说!”心里却已明了。
原来是杨昭,早该想到是他。他趁着她忙碌奔波无暇他顾的几个月里,又悄悄动了什么手脚?这与她预知的完全不一样……
小玉不服气地噘起嘴。忽听得远处传来妇人的喊声:“可找到你了!我的小姐喂,你叫我找得好苦哇!”
菡玉和小玉一起回头望去,只见旁边街道上一名高壮的妇人急匆匆地向她们跑来,正是吉府的仆妇吴妈妈。小玉一见她,嘴巴立刻翘得可以挂油瓶,拉住菡玉道:“我们走,不要理她。”
吴妈妈一气奔到两人面前,撑着墙壁气喘吁吁,还不忘向来路喊:“阿郎,这边这边!找到小姐了,她在这里呢!”
菡玉步子一滞,吉温已经赶了上来,看见小玉和她在一起也是一愣,转头吩咐吴妈妈:“我在这儿,你先回去吧。”
吴妈妈狐疑地瞄了菡玉一眼,转身离开。
吉温走近来,斥责小玉:“跟你说过多少遍了,不要来找吉少卿,你怎么就是不听话?”
菡玉问:“七、七郎,究竟怎么回事?你犯了什么事,突然要贬官出京?这两月我也在京中,怎没有听到任何风声?”
吉温低下头牵起小玉:“这件事你就别过问了。反正事已至此,陛下下旨贬我为澧阳长史,不日朝廷便会发下委任状命我离京赴任,已成定局了。”
菡玉道:“既然委任状还未下达,兴许还有希望。你告诉我详情,看我能不能再想想办法……”
“素莲!”他忽地抬高声音,“我为什么瞒着你,不就是怕你‘想办法’吗?你不过是个太常少卿、京兆少尹,手里有多大点权,你能想什么办法?还不是要去求……”他猛地打住,不愿说出那人的名姓来。
菡玉讷讷道:“那、那你让我知道由来始末,总可以吧?”
半晌,吉温叹口气:“这里不方便,我们找个僻静的地方说话。”
三人拐到偏僻的坊角,吉温才一一道来:“说来也是我自己不小心,才被他钻了空子抓到把柄。上月御史台受理一桩地方官员贪污的案件,道是苦主进京告御状,被吏部知晓,查出牵连众多朝中官员,连陛下也被惊动了,命右相彻查此事。”
菡玉插话问道:“莫非是河东太守韦陟?张均、张垍兄弟也是因为牵连在内被贬的吧?”
吉温诧异:“你也知道?”
菡玉道:“偶然听右相提过,但那是三月里的事了。”
吉温摇头苦笑:“原来他那时候就开始布置了,我还道是最近他见你忙于赈灾、不顾朝中之事,才想出这条一石二鸟的毒计!”
菡玉心中更乱。三月,那会儿他就谋划着要害七郎了?那时他对她不假辞色冷若冰霜,原来只是面上而已,内里却另有打算?好不容易让他死了心念,斩断这不该有的情丝,难道这样都还是不行?
她想起那次雨中两人共用一伞,他片刻的情急失状,和郊外田地里他为她驱虫拭足的情态,心头那股莫名的不安更甚。
吉温接着讲述,菡玉大致弄清楚了个中来去。河东太守韦陟文雅而富盛名,其弟韦斌在京中也多方为其周旋,指望有朝一日能升官入京。皇帝听闻韦陟之名,十分欣赏,曾对韦斌戏言说要征韦陟入朝为相。杨昭忌其盛名,恐他当真入相,便先下杀手闹出这桩贪污的案事来。
韦陟情知为杨昭所忌,朝中唯有吉温敢与之抗衡,又有安禄山的势力在背后支撑,下御史台按问之后便贿赂吉温为他讼冤,向安禄山求援。谁知这件事又被杨昭查知,捅到陛下面前去,吉温不但帮不了韦陟,连自己也赔了进去。
菡玉听完凝眉问道:“那你到底有没有收受他的贿赂?”
吉温微露赧色:“他向我许以重酬,但我并未答应。”
菡玉立刻明白了。虽然没有答应,但也没有拒绝,尚在考虑之中,便让杨昭揭发了。有道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,他要害人,从来不会凭空陷害,总是瞅准别人犯错的时候添油加醋借题发挥,打在那人软肋上,叫人吃了亏还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。以前他陷害王鉷、杨慎矜等,不都是用的这等伎俩?
吉温又道:“只怪我太大意。韦太守是杨昭交到御史台来的,我早该想到他会在其中动手脚……韦太守都跟我说了,他的确有不是之处,但绝不是告御状的苦主说的那般不堪,那人定是受了杨昭指使栽赃诬陷。我也是看到韦太守受了冤屈才欲替他讼冤,谁知……”
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这一出连环计,最后收起的那个圈,套住的竟是他自己。
菡玉问:“他可有实证?”
“铁证倒没见他拿出来,才只把我和韦太守贬官了事。只是陛下心中的那杆秤是翘是平,又哪需要铁板钉钉?几句话兴许就叫他改变喜恶。”
一直沉默不言的小玉突然插嘴道:“那我们也去说呀,让他变回来。”
吉温斥道:“你懂什么?大人说话,小孩子别乱插嘴。”
小玉撇嘴:“谁说我不懂?皇帝陛下耳根子软,那个臭宰相大伯在他面前说了几句鬼话,他就相信爹是坏人,要把爹赶到老远的地方去,不就是这回事吗?既然他能在背后说爹的坏话害爹,那就再找一个人,比他还厉害的,去说爹的好话,不就成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