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泰山游 10、对面的人
于政说:“关于凶手,你有没有什么想法?”
“凶手?”陈湘看着不远处杨老师的尸体,于政已经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了上面,但那把凶器的轮廓还是突兀的彰显出来,她想生命真是脆弱,昨晚还一起爬山一起聊天,今天就变成一具没有生命的尸体了,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,身边的于政仿佛知道她在想什么,忽然伸出手揽住了她的肩膀,两人紧紧的*在一起,在阳光普照却依然寒冷的泰山之巅分享着彼此的温暖。
“这是一天中最后的寒冷,等太阳再升一升就暖和了。”于政说。
陈湘看着他想好在最冷的时候有他在身边,可惜现在不是人生最冷的时刻。
“你看我干嘛?”于政目视前方美滋滋的说:“是不是现在才发现我英俊迷人、温柔体贴呀?”
“我是在想凶手啦,摆脱你这种场合严肃一点儿好不好,总是这么迷迷糊糊的,谁能受得了你。”陈湘一头黑线的说。
“好好,我们继续说凶手,这个时间、地点不说点儿应景的话真是暴殄天物。”于政见陈湘又要炸毛了,急忙闭嘴,做了个请的手势。
陈湘瞪了他一眼,岔开话题:“从凶器上来看,凶手应该是早有准备,而且他一定是一个心思细腻、敏感又非常感性的人。”“哦?这是怎么看出来的?”
“这把刀虽然不重,但远路无轻担,有谁会带这么个东西爬泰山。还嫌不够累吗?再看看这把刀,虽然年代久远却很精致,像是一把用于观赏的工艺品,而非杀人用具,还有这时间、地点。也是凶手特意选地吧,在太阳升起的泰山之巅,用这把精工细琢之物刺穿她的心脏,这对凶手来说应该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吧。”
“有道理,如果不是杨老师的年纪,我们甚至会顺着情杀这条线查下去。”于政说。
“这也不是不可能。”陈湘若有所思,回过神来见于政睁大眼睛看着自己,急忙说:“你想想退回二十年。他们是什么年纪,那时杨老师应该是二十七八,三十不到,人生最美地时候。”
“但那时她的学生才不过十几岁,他们是小学同学,小学!!”于政好笑的说。
陈湘眨眨眼睛,别有意味的看着于政说:“哎,你小学的时候有没有暗恋过自己的老师?”
于政想了想说:“这也太扯了,暗恋老师这种事一般是你们这些无聊的女生做的。”
“我只是猜测,”陈湘也被自己这种荒诞地想法逗笑了。但依然嘴硬的说:“男孩这种事少,但不能说没有,说不定当年就有一个无聊加情窦初开的男生呢?”
“就算有,这种感情也只能是昙花一现。怎么可能维持到现在?”
“这世上什么偏执的人没有,别人不知道,难道你也不知道吗?”
于政头疼的说:“这世上的确什么人都有,但你的这个猜测完全没可能,再想想别的吧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你不是和他们一起上来的吗?你能看出他们谁对杨老师有那种情节吗?要睁大眼睛去观察。”
陈湘还是嘀咕着:“可能人家掩饰的特别好呢?”不过她也觉得这个推测不太可能,转而又去想别地了:“也有可能是仇杀,但像杨老师这样正直的人应该不会做出什么丧尽天良的坏事呀?”
“不一定非是坏事,有的时候你觉得你是做了一件好事。或只是件没什么大不了地小事,但很可能无意或间接的伤害了别人,每个人的立场和角度不同,看事情的结果自然不同,就像你刚才说的,杨老师是个性格很直。不会拐弯抹角的人。这只是个小缺点,但有可能造成大麻烦。”
“你是说杨老师的死真的是因为她地性格?”
“现在还不知道。我只是举个例子,毕竟性格决定命运嘛。”
“性格决定命运。”陈湘重复了一遍。
于政说:“除了这两种,有没有想到别的了?”
陈湘摇摇头:“可以肯定的是凶手一定是他们中的一个,关于动机嘛,我只能想到这些了。”
于政说:“那就先放下作案动机,说说你对他们几个的想法吧,有没有怀疑的对象?”
陈湘很茫然地说:“没有,我完全看不出他们中谁有嫌疑。”
“你才与他们相处了多久,看不出也是正常地,但毕竟还有一夜我们在一起,而且是凶手做案的前一夜,不管他多会隐藏掩饰,总会有些蛛丝马迹可寻地。”
“让我想想。”陈湘说:“我们最先见到的是王学军,他们在登山的时候迷路,大家都在休息的时候只有他到外面找路,还有快到时他想背着杨老师的事,说明他比较热心,是个外冷内热的类型,他身体条件不错,耐力强,一看就是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人,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,但并不呆板,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话不多,却很有耐心,喜欢默默地听别人说话,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独立、成熟、稳重、可*、有社会阅历的人,长相不是太出众但很帅气,有安全感,在女人当中应该很受欢迎,而且……不知怎么的,我对他总有种很熟悉的感觉。”
“熟悉?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?”
“不知道,相处起来很舒服,像早就认识的朋友一样,上山途中我曾和他聊过几句,他说话很简练,但并不拒人千里之外,而且他是新闻记者,去过的地方很多,非常有见识,还读过很多书,对很多事情都有他自己的见解和分析,和他聊天挺长见识的,你知道吗?他也很喜欢破空妖刀的书。”
“破空妖刀?哦,就是你喜欢的那个名字很俗的作家,你怎么知道人家喜欢?”
“因为他引用了破空书里的话,就是主角失去了亲人后的那一段,我都没办法记那么多,他却自然而然,声情并茂的说出来了,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特有共同语言。”